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清风岛主的博客

春天有春天的美丽 秋天有秋天的风韵 美 不在眼中 而在心中

 
 
 

日志

 
 

闲谈标点符号  

2008-12-27 17:25:52|  分类: 五味斋(散文辑)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中国古代写文章是不用标点符号的。如甲骨文、钟鼎文和原来的古籍,都看不到标点符号。我们看到的现代文字版本上的标点符号都是后人加上的。
     没有标点符号,有碍于文化的普及,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所以, 标点符号随时代应运而生,不断完善至今。曾看到一些古籍上被读者披上了句读(逗)来断句,据说发明在汉朝。现代的标点符号起始于五四运动,完善统一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一九九零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修订颁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对标点符号及其用法又作了新的规定和说明。
      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读起来很难,对意思的理解也会常常出现疑义和歧义。甚至至今民间对人的语言表达还有这样的评论:那人说话连个句读都没有。古书文字竖排,从上到下读,从右到左看,所以有“从上到下读左传书向右翻”的说法。中学时读到了横排且为简体字的《触詟说赵太后》,后来说这篇古文的题目应该是《触龙言悦赵太后》。一个说,是触詟察言观色,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服了赵太后;一个说,是触龙说着说着让赵太后高兴起来了。歧义的起因就因为那《战国策·赵策四》是繁体竖排的。竖排尚且如此,无标点符号,考究与解读就更难了。这篇古文现在叫什么,已不关我事,我只记住其中那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远也”就行了。
      标点符号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读小学时的某一天的路上。兄长们在谈论他们的课程。说,大雨天,店主挂出一个无句读的告示:
                              下雨天留客 天留我不留
      有的路人以为是拒客,客气点是“客满”。但有人在那句话上面点了几笔,就入内避雨去了——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其实,标点符号的功效还有很多。借助它还可增强文字的功力和透示文字没有表达出来的心理及其形态。
      昨天,在某论坛休闲娱乐区看到一贴:《女人最恨男人什么》,共列举十条。其中有撒谎、食言、出轨等等。
      看后我戏写道:没办法,她恨不起来······
      有人就回问:您就不会想个什么主意,也恨您一回?
      我再写:那就随便选一条吧······第······不敢!
      你看清这状态了么。
  
                                                 2008·12·27草
   
  评论这张
 
阅读(206)| 评论(11)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